交通運輸部網站發布的報告顯示,2021年預計全球油運價格總體低位徘徊,集運價格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,干散貨海運量有望止跌回升。記者了解到,受航運需求牽引,市場上,船廠新造集裝箱船正批量接單,而修船的產值則開始走弱。
正所謂“世界修船看中國,中國修船看舟山”,據六橫管委會官網披露,六橫常年外輪修理量在800艘左右,占據中國外輪修理市場20%的份額。六橫島好似全國修船行業興衰的縮影:2020年的火爆似已消逝,2021年的搶單大潮已然襲來。
但與去年不同,“今年的產值應該會下降10%~15%,”舟山中遠重工副總經理龔偉兵稱。“從2月份開始,就有船企說接單難、審批嚴,3月份的產值下降了,船塢的利用率不及之前。”六橫經發局負責人表示,這主要受航運市場和防疫政策兩方面影響。
從航運周期來看,受疫情影響,2020年上半年油輪運輸旺盛,下半年集運市場火爆,2021年春節后散運市場迅速拉升,已恢復到2007年年初時期的狀態。高漲的運價讓一些船東選擇推遲了修船的計劃,而突如其來的“黑天鵝”更是讓船廠雪上加霜。
2021年一季度,與六橫相距不遠的寧波舟山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768.9萬標準箱,同比增長25.1%。繁忙的航運讓如中遠海控在內的班輪公司賺得盆滿缽滿,但靚麗的數字背后也有船東苦不堪言的一面。
“我們被弄得喘不過氣,我的船在海上漂了三個月,回來國內卸貨花了一個多月,結果去船廠修理要隔離14天,還找不到船位。”船東葛裘(化名)向記者抱怨,之前船塢有能力也修不了船,據說有船廠就因為訂單審批問題損失了3億元。
“確實存在這種情況,政府要一手抓防疫,一手抓經濟,今年1月舟山地區疫情管控趨緊,不接船上有船員來自菲律賓、印度、俄羅斯的訂單,導致有一段時間舟山的船廠都很空。”
從利潤來看,大多船廠經營者估計的數值是同比下降15%~20%。
之所以較產值有更大降幅,是因為在成本端的原料、人工支出皆有上漲。龔偉兵表示,修船廠主要用到像鋼材、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,今年一季度,鋼材價格強勢上行,疊加人工工資每年都一定幅度的增長,收益自然被壓縮。
朱聰告訴記者,可能船東對于結算的費用價格下降沒有太大的感受,但對于船廠而言,受匯率下降影響的作用是雙向的,僅匯率差就占到美元銷售的10%。
兩年之間,行業何以走入一條業績分水嶺?龔偉兵認為,產值下降有兩方面原因,一是工程范圍縮小了,二是價格水平下降了。
沒了大訂單脫硫塔項目熱情不再
目前,對修船行業產值貢獻最大且增長最快的主要有兩個項目——加裝脫硫塔和改裝壓載水處理系統,隨著《壓載水管理公約》的限期越來越近,壓載水處理系統的改裝已日益常規化,并預計在2022年迎來安裝高峰。歸根到底,產值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船東對加裝脫硫塔設備的熱情不再。
2020年1月1日,國際海事組織(IMO)針對全球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低于0.5%的限硫規定正式生效。“去年第一季度我們做了11個脫硫塔項目,今年同期只有2個。”朱聰表示,現在好多船東覺得無利可圖,都暫停安裝這個項目,只做常規保養。
“對船東而言,油耗越大,差價越大,回本就越快,”曹平表示,業內有一個成本線,當價差高于120美金,大型船舶加裝脫硫塔就有利益空間,大約兩年左右可沖抵一次性設備投入,此后繼續使用高硫油有利于占據成本優勢,但若油價持續低迷,船東直接使用低硫油則更為經濟。